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11
2025
-
01
南京大學團隊在Science期刊發布可持續液態烴類膜分離技術,助力綠色能源未來
作者:
在全球范圍內日益重視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近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郭盛團隊聯手美國佐治亞理工的Ryan P. Lively教授,成功研發出一類新型富氟型高性能液態烴類膜材料,相關研究成果以“Fluorine-rich poly(arylene amine) membrane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iquid aliphatic compounds”為題于2025年1月9日在線發表于學術期刊Science。這項研究為以Fischer-Tropsch(FT)產物為代表的可持續烴類混合物的低能耗分離過程提供了可行的膜技術方案,開創了可持續液態烴類的分離新篇章。
可持續烴類的前景
可持續烴類是未來燃料與化工品的關鍵,其大規模使用將為當前石油化工主導的資源體系帶來革命性的轉變。這一轉變不僅關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到個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推動綠色科技的創新,影響深遠。利用綠氫、捕獲CO2以及可再生能源驅動的FT過程被視為重要的可持續烴類生產方式,但FT產物的分離與純化一直面臨高成本的窘境,限制了其在精細化應用中的轉化效率。
革新膜材料的設計與性能
為了解決上述挑戰,郭盛團隊設計并合成了一類富氟型聚芳基胺材料(FRPAAs)。通過科學的結構設計,團隊在保證材料的耐溶劑性能的同時,優化了膜材料的分離性能與通量。與傳統的全氟膜材料相比,FRPAAs展現出優越的高分離性能。該膜材料在處理液態烴類混合物時表現出極佳的選擇性,長效分離性能測試中甚至達到了170小時不衰退的強勁表現。
這一膜材料的成功研發,意味著在液態烴類的分離中能顯著減少能耗,降低經濟成本,進而加速可持續烴類在各行業的推廣與應用。郭盛團隊的研究成果顯示,利用FRPAA膜材料,能夠將C6-22的FT烴類混合物有效分離,達到更高的分離效率和純度。
技術的先進性與應用前景
為全面評估FRPAAs膜分離技術的經濟效益,研究團隊對比了傳統蒸餾分離與新型膜分離技術在工業應用中的能耗與碳排放,結果表明新型膜分離技術在能耗與環境影響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這一成果不僅為液態烴類分離帶來了行業領先的技術方案,也為工藝優化與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在這一背景下,產業界與科研機構應當密切合作,共享信息,推動包括可持續烴類在內的新型材料的技術進步,實現能源結構的優化與轉型。
結語
隨著技術創新的迅猛發展,可持續烴類的制造與應用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南京大學的這一重要研究標志著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不僅是對現有傳統石油化工的有力補充,更是推動全球向綠色能源轉型的助推器。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新技術的引入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新的挑戰,比如如何在廣泛推廣的同時確保環境影響的最小化。為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技術瓶頸和社會問題,各方應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共同推動科技向前發展。與此同時,鼓勵大家將AI技術如簡單AI應用于自媒體創業,提升創作效率,做好社會發展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相關新聞
地址:武漢市洪山區珞南街武珞路717號兆富國際大廈1109
電話:18717171918
郵箱:zhsb@zhihongtec.com

微信公眾號